2025年3月14日,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召開"大力提振消費,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"專家座談會。專家們圍繞宏觀形勢、國家政策、產業發展、提振消費等主題,闡述觀點,提出建議,進行交流。
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、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、教授洪濤:
一、新質餐飲力理念
新質生產力是創新發揮主導作用,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、生產力發展路徑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質量特征,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,包括:高科技--指原創性、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;高效能--指效率更高、效果更好、效益更佳;高質量--指能夠兼顧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、生態效益的發展狀態。
先進生產力質態表現為勞動者、勞動資料、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大幅提升。
新質餐飲力是新質生產力在餐飲業的表現方式,是創新發揮主導作用,擺脫傳統餐飲增長方式和發展路徑,具有"三高"特征,符合"三高"(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質量)新發展理念的,具有健康餐飲/綠色餐飲/藝術餐飲性質的先進餐飲力質態。
二、新式餐飲的八大創新
一是外賣電商創新。2023年外賣消費額15254億元,占國內餐飲行業支出2.88%.二是便利店餐飲創新。便利店在日本,7-11便利店超過2萬家的門店,2017年占據了當地26%的快餐市場份額。在國內,以快餐熱食為重要業務之一的便利店業務正在增長,它們分布在國民日常生活區域范圍,以及出行網絡周邊(各大石油品牌旗下便利店分支)。三是新零售超市餐飲創新。比如盒馬鮮生、永輝超市、超市發、胖東來等。四是品牌餐飲企業創新。比如華天餐飲、海東隆化拉面、海底撈、淘汰郎、西貝、伏牛堂。五是中央廚房創新。這是一種幫助快餐中小型商家規模化生產食品。六是正餐快餐化創新。如全聚德正餐、快餐、年菜等。七是一般電商平臺創新。為消費者提供速食與快餐餐飲,美團等。八是快餐直播創新。如抖音、微信、快手等。
三、用"六用/八從"提供/創新健康餐品
"六用"是指用誠信、用標準、用技術、用管理、用法律、用法規。"八從"是指從我做起、從點滴做起、從小事做起、從綠色做起、從開放做起、從試點做起、從示范做起、從"鏈式"發展謀長眼。
四、中國新質餐飲力發展趨勢。
一是品類多樣化;二是標準化趨勢;三是連鎖化趨勢;四是品牌化趨勢;五是正餐快餐化/快餐正餐化;六是餐飲數字化趨勢;七是食品餐飲化/餐飲食品化;八是零售餐飲化/餐飲零售化;九是中西快餐將長期并存發展趨勢。
隨著消費的升級,催生"文化餐品""數字餐品""健康餐品",用三減控三高、用三低提升健康品質,用六用提供健康餐品,用八從創新健康餐品,讓我們共同努力,探索新質餐飲力,滿足人民品質生活。
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、教授陳立平:
近年來,中國零售業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。經濟下行,消費疲軟,以及疊加人口少子老齡化、小家庭化等因素,通貨緊縮趨勢明顯,流通零售市場價格競爭日益激化。
在商超行業,長期獨占市場的大賣場上演大敗退,關門潮持續。大部分商超企業銷售額、毛利率、來客數持續下降,對未來發展前景充滿焦慮。餐飲行業在通貨緊縮壓力下,同樣面臨銷售、利潤下降,價格競爭空前激烈,在抖音、美團等平臺充斥著超低價格的內卷。
零售終端的價格競爭開始蔓延到整個供應鏈體系,在價格破壞愈演愈烈下,零售企業開始要求上游供應商降價,串貨和白牌商品橫行,流通領域三十年來延續的區域分銷體系開始瓦解,價格主導權開始由生產商向零售商轉移。
日本"失去三十年"中,流通零售行業同樣經歷了激烈的價格內卷,目前進入到中國市場的"壽司郎"、"鳥貴族"、"吉野家"、"丸龜制面""薩莉亞"等日餐品牌是"通貨緊縮型餐飲"的代表,這些企業憑借日本國內價格內卷的經驗和供應鏈一體化的優勢,進入中國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業績,收到了消費者的擁護。
從長期看,餐飲業的低價格競爭將是常態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餐飲業唯有提升商品力和業態創新才能做到生存下去。為此有以下幾點建議。
(一)重新定義商品力。所謂商品力就是好吃、健康、獨特性+低價格;
(二)打造企業可控的供應鏈體系,將制造-流通-銷售一體化取得低成本優勢;
(三)加強業態創新,特別是重視超市烘焙、面點和加工食品等3R食品的市場的發展,加強餐飲與超市的結合,發揮各自專長,滿足少子老齡化、單身化社會的一日三餐需求;
(四)為了適應超市餐飲化發展趨勢,培育"料理品零售業"在中國的發展,形成少單品、專業化、品牌化,適應購物中心、超市招商的餐飲新品牌。
可以說目前流通零售行業舊體系開始瓦解,而新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,是一個充滿變化的轉折時期。沒有變化就沒有機會。餐飲業目前的困難主要是多數企業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的變化,只有適者生存,加快調整步伐才能發現新的市場機會。